醫療與健康用紡織品對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提高健康福祉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是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和增長點。為整合醫療與健康紡織品領域內的優質資源,推動我國醫療與健康用紡織品的科技創新、關鍵技術突破和產業化應用,提高行業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醫療與健康分會因勢而生。
8月30日,“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醫療與健康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一次理事會”在山東濱州舉行。會議由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主辦,山東欣悅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承辦,山東省醫療健康紡織材料重點實驗室、山東省生態紡織技術創新中心、紡織行業健康功能新材料重點實驗室協辦。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工信部消費品司紡織處處長于琨,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桂梅,山東省工信廳輕紡處副處長肖莉紅,山東省紡織服裝協會執行會長劉建國,青島大學校長夏東偉,天津科技大學副校長程博聞,濱州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鄭玉梅,愉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曰興,分會副會長、理事候選人,分會會員,分會專家委員會成員以及媒體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由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會長季建兵主持。
濱州市人大常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鄭玉梅在致辭中表示,濱州智能紡織產業鏈條完整,涵蓋了紡紗、織造、化纖、印染、家紡、服裝服飾、產業用紡織品等整個產業鏈條的各個細分領域,擁有規上紡織服裝企業186家,主要紡織產品生產能力持續增長,年可加工原棉150萬噸,生產布30億米、服裝2500萬件,是山東省唯一超千億級紡織集群。作為智能紡織產業的頭部企業,山東欣悅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充分發揮企業人才和技術優勢,將醫療與健康用紡織品完美結合,推出了高性能病毒阻隔材料、人工韌帶、人工血管、功能性紡織新材料,形成了以科技研發為支撐、校企合作為依托的“醫、康、養、研、產、教”多位一體健康產業園區,企業整體實力和技術水平在國內醫養健康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為濱州紡織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相信今天分會的成立,必將進一步凝聚業內創新合力,推動上下游企業發揮互補優勢、實現資源共享、深化合作共贏。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校長俞建勇在致辭中(線上)表示,分會作為企業和高校、醫療機構、科研院所之間溝通合作的橋梁與紐帶,把握“大健康、大衛生”產業發展的內涵和路徑,推動醫療與健康紡織品高質量發展,助力醫療健康事業,正逢其時!醫療與健康用紡織品作為紡織品中科技含量最高、市場前景最為廣闊、創新性最強的細分品種,是紡織與生物、醫學等學科交叉融合的成果。從醫用口罩、防護服到人工血管,醫療健康紡織品早已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紡織“衣被天下”的功能屬性,重新定義了產業用紡織品的場景邊界,成為紡織產業發展新的增長極。俞建勇提出三點建議和要求:一是打造醫療與健康紡織品分會凝聚力引領力;二是積極發揮智庫作用,為國家發展醫療與健康紡織品建言獻策;三是發揮專業優勢,聚焦醫療與健康紡織品關鍵技術,組織攻關。面對醫療與健康紡織品新的歷史任務和時代課題,分會須登高望遠,放眼全球,在變局中謀新局,充分發揮聚力、聚智和聚焦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徐衛林在致辭中(線上)表示,中產協醫療與健康分會的成立大會,標志著我國紡織與醫療產業快速融合的正式啟動,這是我國紡織產業由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邁進的一件大事,也是拓寬我國產業用紡織品領域的一項重大舉措,對全國生物醫用紡織品的騰飛有著重大的意義。紡織品是醫療與健康的基石,80%的醫療用產品,與紡織技術息息相關,從最簡單的口罩、防護服、紗布到高端醫療器械的人工血管、人工腎、人工肝、呼吸機等產品均需要依靠紡織技術,如何將紡織技術與醫療器械有機結合,形成功能集中度高和性能強的醫療產品已經成為了當前的研究重點。徐衛林強調,學科的高度融合,產品的快速研發,資訊的集中和發布均凸顯醫療與健康分會成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表明分會的成立,完全符合國家戰略發展需求。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在致辭中指出,大力發展醫療健康用紡織品,推動產業的結構調整和高端化、集約化和品牌化轉型,推動新型醫用紡織材料的關鍵技術突破和產業化應用,確保重要醫療健康產品供應鏈自主可控,實現優質醫療健康用紡織品的有效供給,為健康中國貢獻紡織力量和紡織智慧,是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一項重要任務。醫療與健康分會的成立對醫療與健康用紡織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分會未來的發展,李陵申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科學制定行業發展規劃和技術路線圖,二是加強產業基礎能力建設,三是堅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融創發展之路,四是以新“三品”戰略推動會員企業發展。李陵申強調,醫療健康是一個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市場,希望醫療健康分會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中國紡織的創新、制造和市場優勢,深耕跨行業融合,把握政策、整合資源、勇于創新,激發高端紡織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為推動醫療與健康用紡織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會長季建兵介紹了中產協醫療與健康分會成立籌備工作情況。會議審議通過了中產協醫療與健康分會工作細則,第一屆理事會選舉辦法,總監票人、監票人和計票人人選等。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桂梅宣讀了中產協醫療與健康分會第一屆理事會會長、秘書長推薦名單。
青島大學校長夏東偉作為總監票人主持投票選舉環節。
愉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曰興當選中產協醫療與健康分會第一屆理事會會長,王玉玖等12人當選中產協醫療與健康分會第一屆理事會副會長,房寬峻當選中產協醫療與健康分會第一屆理事會秘書長。中產協醫療與健康分會專家委員會主任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校長俞建勇,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徐衛林擔任。此外還有22位來自紡織以及醫療健康領域的專家共同組成。
李陵申、李桂梅、劉曰興為中產協醫療與健康分會揭牌,并為新當選的副會長頒發獎杯。
中產協醫療和健康分會第一屆理事會會長劉曰興在履新發言中表示,愉悅集團擁有“大家紡”和“大健康”兩大生態產業鏈。近年來,公司從家紡制造向健康產品傾斜,開發了智能仿生、抗菌除螨、紅外理療、吸濕快干、阻燃隔熱、涼感暖感、防霉防污、防紫外線等以“繪睡”“愉悅之家”品牌為代表的系列健康功能產品,實現了從居家用布向產業用布的拓展;健康產業布局建設了醫康養與研教產兩大聯合體融匯貫通、內外循環的生命健康體系,開發了以“如悅醫療”、“谷悅康養”為代表的全生命周期醫療康復用品,實現了從紡織品制造向生命健康制造與服務的跨越。劉曰興對分會未來發展提出四點倡議:一是創新運行機制,打造行業品牌;二是創新科技模式,引領產品標準;三是創新服務水平,拓展市場潛力;四是創新社會生態,爭取政府支持。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桂梅在總結發言中談道,醫療與健康分會是中產協的第12個分會,分會成立醞釀的時間最長,籌備的難度最大,是跨領域、跨學科最多的一個分會。從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疫情,醫用防護紡織品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所作貢獻被國家和社會認可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認識到行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成立醫療與健康分會對于進一步發揚行業在抗疫保障戰斗中形成的“生命至上、舉國同心”的抗疫精神,對于醫療健康紡織品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化應用,推動行業的技術升級、產品升級和應用升級,維護良好的行業形象都具有重要意義。李桂梅對于分會未來的工作提出了四點要求:一是要加強分會組織建設,提升服務能力;二是加強行業系統研究,反映企業訴求;三是加強產業科技創新,促進成果轉化;四是加強多領域融合協作,打通醫產學研用堵點。面對人民對健康生活的向往、企業對高質量發展的需求、行業對突破關鍵技術和產品高端化的發展愿景,分會未來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主題報告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睡眠醫學科主任醫師、教授韓芳在題為《睡眠、睡眠疾病與睡眠健康——睡眠健康產業的發展的初步思考》的報告中介紹了睡眠疾病與睡眠醫學的相關情況,以及未來睡眠健康產業發展。韓芳表示,未來10年將是睡眠健康產業發展最迅猛的10年,睡眠產業要強化科技投入、重視標準和知識產權,推動可穿戴檢測和干預設備、AI技術、新藥和功能食品、遠程醫療、雙向音頻遠程、慢病監測、區塊鏈醫學等新技術和新方法的應用和開發,打造精準檢測、治療、康養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照顧管理系統,提高人們的睡眠健康指數。最后,韓芳從三個方面介紹了欣悅健康取得的成功案例,一是從傳統居家紡織用品到“功能睡品”換代升級;二是從篩查、監測到治療及全程、全生命周期的家庭睡眠健康管理模式;三是特色產業鏈延伸——助眠產品開發。
青島大學紡織服裝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房寬峻作了題為《醫療與健康用紡織材料的現狀和應用前景》的報告,他指出,醫療健康紡織材料是以纖維為基礎、紡織技術為依托、醫療健康應用為目的的一類高端紡織品,是紡織與醫學學科跨界融合形成的交叉領域。他對植入性紡織材料、非植入性紡織材料、醫用紡織品等醫療用紡織材料以及理療紡織品、護膚紡織品、抗微生物紡織品、濕熱調控紡織品、智能可穿戴紡織品等健康用紡織材料的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了介紹和解讀。最后,房寬峻總結指出,理療與健康紡織材料和產品是多學科、多領域、多行業交叉融合的產物,加快我國醫療與健康紡織材料及產品的開發和產業的快速高質量發展,服務14億人民的生命健康,是一項光榮而又偉大的使命,這也正是中產協醫療與健康分會的主要任務所在。
相關專家在題為《新冠感染控制與醫用個人防護用品使用》的報告中從新冠疫情防控中的醫用個人防護用品使用情況、醫用防護口罩密合性檢測等方面進行了分享。